7月16日,暮色四合,本应静谧的国家自然博物馆中依旧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在广场上,灯光秀的设备已经整装待发,仿佛一位即将登台的艺术家,准备用光影为观众献上一场视觉盛宴。入口处,整齐摆放的打卡手册静候着每一位观众的到来。植物展厅、昆虫展厅、4D影院更是有专家学者正在讲述自然科学知识,吸引大批观众驻足观看。
国家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之夜”开幕式
20时,国家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之夜”正式拉开帷幕,点亮了今夏的第一束“光韵”。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薛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自然博物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万士林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国家自然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王世雯主持。
从7月16日到8月15日,国家自然博物馆将在每日18:00–21:00敞开大门(周二闭馆日除外),为广大观众提供别具一格的消夏活动。今年的“博物馆之夜”以光影为灵感,精心策划了包括“楼体灯光秀”“发光植物”“追光者”在内的14个项目,超过220场活动,在这里,你可以与亿万年生命在夜色中共舞,感受科学与自然的魅力。
你相信光么?
2025年“博物馆之夜”
“5、4、3、2、1!”随着倒计时的数字在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建筑立面上逐一点亮,夜空仿佛被瞬间点燃,2025年“博物馆之夜”正式拉开帷幕。
楼体灯光秀
今年的“博物馆之夜”以“光韵”为主题,踏入国家自然博物馆西广场大门,最令人目不转睛的便是那场震撼人心的“楼体灯光秀”。
这场大秀以自然博物馆恢弘的大楼为载体,以3D投影为呈现方式,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恐龙王朝,再到崛起,展现了一场跨度亿万年的“生命演化”之旅。亿万年生命史诗在砖缝与窗棂间疾驰,远古巨兽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墙而出”,震撼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时空隧道之中,感受着生命的脉动与宇宙的奥秘。
遇见生命之光发光植物微展览
遇见生命之光研学课程
为契合“光韵”主题,国家自然博物馆推出了多项活动。其中“遇见生命之光”展览以其独特的荧光植物展示成为一大亮点。推开“遇见生命之光”展厅大门,人造光被关在门外,只剩伸手可触的黑暗。几秒之后,点点幽绿自叶脉深处苏醒,蕨类舒展羽片,像把星屑抖落人间;苔径在脚下悄悄亮起,仿佛柔软的地毯。它们不是魔法,而是科学家把发光菌的基因密码“誊写”进植物DNA的杰作。参观发光植物之后,观众还可以前往探索角实验室亲自动手体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实验,制作一份能在暗夜中发出微光的小工艺品。
主题讲解“追光者”
而会发光的可不只是植物,动物界与光相关的物种可太多了。萤火虫尾部闪烁的“摩斯密码”如何传递爱的讯息?飞蛾为何“奋不顾身”扑向火焰?为此,国家自然博物馆品牌教育活动之一——主题讲解以“追光者”为主题,揭秘昆虫与光之间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萤火虫发光的秘密在于腹部末端的发光器,与此同时,发光还需要有荧光素、荧光酶,再加上氧气……”讲解员高源在精妙的标本和生动的动画展示中,向观众介绍这些微小的生命是如何利用光来求偶、导航、伪装,甚至设置陷阱。
听科学家讲故事
在“博物馆之夜”上,院士、科学家走出实验室,来到博物馆,面对面的向观众传递一线的科学知识。
锺健讲堂
在开幕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发起人和创始执行委员会主席王成善教授做客“锺健讲堂”,在国家自然博物馆4D影院带来了一场“科学钻探——深入地下的望远镜与时间隧道”科普讲座。王成善教授指出,科学钻探是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入地工程,如果把地球比作一本厚厚的史书,科学钻探就是人类翻页的手指。通过科学钻探可以对我们知之甚少的岩石圈进行直接观测和获得连续的岩石记录,这对解决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灾害和环境三大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藏品故事会
此外,国家自然博物馆地球科学部、生命科学部的专家们也走出研究室,站在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标本前分享他们惊心动魄又充满趣味的野外考察历险、在破解前沿科学进程时的灵光炸现,从而得出的严谨科学结论。“博物馆之夜”开幕当天,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刘海明在植物展厅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藏品故事会,他从生命的起源讲起,再到蓝细菌向大海释放氧气,再到内共生学说……将专业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向观众进行科普,引来了大批观众驻足。希望近距离地接触科学家、科研人员,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种下了科学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强大动力。
志愿者助力“博物馆之夜”
当科学家点亮知识的炬火,博物馆搭起夜色的舞台,一支由科普志愿者织就的“星光网”亦悄然张开。三股力量交汇,终让这场夏夜科普盛宴不止于“看见”,而是被触摸、被提问、被带回家。
赛先生来了
开幕当天,志愿者团队精心策划的“赛先生来了”科普活动——“文物里的夜行动物”,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科学与历史之旅。他们从古老的文物中提取动物形象,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其自然习性,让历史的厚重与科学的灵动在这里相互交织,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仿佛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今交融的奇幻之门。
值得一提的是,“赛先生来了”是国家自然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打造的原创科普品牌。他们巧妙地运用游戏、戏剧等互动形式,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趣味体验。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亲手触摸科学的脉搏,用游戏解锁知识的密码,用戏剧演绎生命的奥秘,让科学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符号,而是可以看见、摸到、玩得不亦乐乎的欢乐源泉。
博物手册打卡活动
在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身着黄色马甲的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穿梭于展厅之间,热情地为观众指引方向,帮助大家寻找“光韵之夜博物馆手册”中精心标注的那些明星展品。这些展品不仅是博物馆的瑰宝,更是“博物馆之夜”的亮点所在。当观众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找到这些展品时,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惊喜,还能在志愿者处获得一枚特制的印章。
夜宿、剧本杀……
更多精彩活动等你来解锁
在为期一个月的“博物馆之夜”期间,国家自然博物馆将为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夜间活动。除了开幕当天已经精彩亮相的项目,后续还有更多惊喜活动等待着大家的探索。
“今年的‘博物馆之夜’不仅保留了备受观众喜爱的经典活动,还引入了许多创新的活动形式,实现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拉近了公众与科学大咖之间的距离。”国家自然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王世雯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精心策划的活动,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博物馆的夜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与文化的光芒。”
一直备受期待的夜宿活动依旧是今年“博物馆之夜”的重头戏。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全家一起完成夜间探秘任务:用手电筒的光束探索展柜的细节,聆听关于史前巨兽的睡前故事,参与夜间自然观察小游戏,在巨大的恐龙骨架模型旁搭建帐篷……
此外,今年国家自然博物馆推出的特展“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也创新性的推出了剧本杀活动,观众将被赋予文艺复兴时期的独特身份,在NPC的引导下,观察特展中的手稿、机械模型、解剖图谱、艺术作品寻找线索,从而破解谜题。
而在戏剧科普方面,国家自然博物馆也不断推陈出新。皮影戏《哪吒闹海讲科普》将科普知识与哪吒故事相结合,看哪吒在挥舞混天绫、搅动“东海”时,揭示海洋环流秘密、板块运动的神奇……在恐龙公园,小小科普讲解员将带来《恐龙法庭之谁是小偷》科普剧,剧中将古生物知识、食物链关系、化石证据等科学内容串联,让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鲜活易懂。
“博物馆之夜”作为国家自然博物馆倾力打造的品牌活动,已陪伴观众走过二十载夏夜,相信“博物馆之夜”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不只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段与远古生命对视、与未来科学家并肩的仲夏记忆,也是国家自然博物馆每年如期而至的“自然节日”。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席悦/文 张一涵/摄)
作者: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股票配资博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