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将预处理、生化反应、沉淀、过滤等工艺集成于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科学的操作和管理是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出水达标、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一、设备操作流程
(一)开机前检查
基础检查
检查设备电源、电路连接是否正常,接地是否可靠,各电气元件(如控制柜、水泵、风机)有无损坏或松动。
检查设备各部件(管道、阀门、反应器、沉淀池、过滤器)是否完好,有无漏水、堵塞或腐蚀现象。
确认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回流阀门等处于正确开关状态(首次开机或停机后重启需手动确认)。
物料准备
检查生化反应所需药剂(如絮凝剂、消毒剂、营养剂等)的储量,确保充足且药剂未过期、未变质。
若为生物处理工艺(如 A/O、MBR),需检查活性污泥浓度、pH 值、溶解氧等关键指标,确保微生物处于活性状态(闲置后重启需先恢复污泥活性)。
辅助系统检查
检查水泵、风机的润滑油液位,确保在正常范围;风机过滤器是否清洁,避免堵塞影响风量。
检查在线监测仪表(如 pH 计、DO 仪、流量计)是否校准,数据显示是否准确。
(二)开机操作
启动顺序
先开启辅助系统:如开启风机向生化池曝气(确保曝气均匀,避免局部缺氧或过氧),开启搅拌装置(若有)使污泥混合均匀。
启动进水系统:待曝气或搅拌稳定后,开启进水泵,按设计流量缓慢进水(避免冲击负荷影响微生物活性)。
启动加药系统:根据进水水质和工艺要求,开启加药泵,按设定剂量投加药剂(如絮凝剂需先溶解并搅拌均匀)。
启动后续处理单元:如沉淀池、过滤器、消毒设备等,确保水流依次顺畅通过各单元。
参数设定
在控制柜上设定关键运行参数:如进水流速、曝气量(溶解氧控制在 2-4mg/L,根据工艺调整)、加药量、回流比(生物处理工艺通常为 50%-100%)等。
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待各单元稳定后(约 30 分钟),记录初始运行数据。
(三)运行中监控
实时监测指标
水质指标:每 2-4 小时检测进水 COD、BOD、SS、pH 值,出水 COD、SS、氨氮、总磷等(根据排放标准要求调整检测频率);生物池需监测溶解氧(DO)、污泥浓度(MLSS)、污泥沉降比(SV30)。
设备参数:记录水泵、风机的运行电流、压力、流量;加药泵的投加量;各单元液位(如沉淀池液位、过滤器压差)。
观察设备运行状态:有无异常噪音、振动、泄漏;曝气是否均匀,有无气泡异常;沉淀池污泥是否沉降良好,有无浮泥现象。
参数调整
若进水水质波动(如 COD 突然升高),需及时降低进水流速,增加曝气量或营养剂投加量,避免微生物负荷过高。
若溶解氧偏低(4mg/L),减少曝气量,避免能耗浪费和污泥老化。
若沉淀池出现浮泥,可能是污泥龄过长或曝气过量,需排泥或调整回流比。
(四)停机操作
正常停机
先停止进水:关闭进水泵,待设备内水流基本排至后续单元后,停止加药系统。
停止生化单元辅助设备:待生物池内污水基本处理完成后(约 30 分钟),关闭风机、搅拌装置(长期停机需保留少量污泥并定期曝气,维持微生物活性)。
关闭后续处理单元:如过滤器、消毒设备等,最后关闭总电源。
清理设备:排放沉淀池污泥,清洗过滤器滤芯,清理加药箱残留药剂并冲洗管道。
紧急停机
若发生设备故障(如水泵卡死、电路短路)、水质异常(如剧毒物质进入)或安全事故,立即按下控制柜紧急停止按钮。
关闭进水阀门,切断总电源,排查故障原因并处理;若涉及生物系统,需保护污泥(如持续少量曝气),避免污泥死亡。
二、日常管理要点
(一)设备维护
定期清洁
每日清理设备表面灰尘、油污;每周清洗沉淀池堰板、刮泥机(若有),避免污泥附着堵塞。
每月清洗过滤器滤芯(如石英砂、活性炭),若堵塞严重需更换;清洗在线监测仪表探头,确保数据准确。
部件保养
水泵、风机:每月检查润滑油液位,每 3-6 个月更换润滑油;检查叶轮、轴承有无磨损,若有异响及时检修。
阀门、管道:每周检查开关灵活性,每月对阀门丝杆加注润滑剂;定期检查管道连接处有无泄漏,腐蚀严重处及时更换。
电气系统:每月检查控制柜内接线端子有无松动、过热现象,清理灰尘;每半年对电气元件(如接触器、继电器)进行检测。
(二)工艺管理
生化系统管理
每日监测活性污泥状态:MLSS 控制在 2000-4000mg/L(根据工艺调整),SV30 在 15%-30% 之间,污泥指数(SVI)在 50-150 之间为宜。
定期排泥:根据污泥增长情况,每日或隔日排放剩余污泥,避免沉淀池污泥堆积过多影响出水。
营养平衡:若进水 C/N/P 比例失衡(通常需满足 100:5:1),需投加尿素(补充氮)或磷酸二氢钾(补充磷),维持微生物代谢需求。
药剂管理
建立药剂台账,记录药剂采购、储存、使用量,确保药剂在保质期内使用。
加药箱需分区存放,腐蚀性药剂(如盐酸、次氯酸钠)单独存放,避免与其他药剂混合发生反应。
定期清洗加药管道和计量泵,防止药剂结晶堵塞。
(三)数据记录与分析
建立运行台账
每日记录进水流量、水质指标(COD、BOD、pH 等)、设备运行参数(曝气量、加药量、电流等)、出水指标。
每周汇总数据,分析水质波动与设备参数的关联性,如进水 COD 升高时曝气量是否同步调整,出水 SS 超标是否与过滤器压差相关。
趋势分析
每月绘制关键指标变化曲线(如 DO、MLSS、出水 COD),判断设备运行稳定性,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如 MLSS 持续下降可能是污泥流失)。
股票配资博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